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怎样理解张小龙说:“故意感动别人是不道德的”?

2022-01-31 10:19 作者:默尔索 围观:

人是不会被随便感动的,能让人感动的事件里面一定包含“真诚”。“真诚”是从感动者出发,去指向被感动者。所以,就有一个先后,就是先有“真诚”,才有被感动者。

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假装“真诚”,那就是不道德的(可以理解为欺骗)。

举个例子:

对于写文章,有两种情况:

一、分享自己对别人有用的知识,去帮助别人,不是去哗众取宠。

二、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就写什么样的文章,不管对读者有没有负面影响。

这两种情况就是:一个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一个是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

当然、如果在迎合众人兴趣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真诚,未尝不是两全其美。

其他网友观点

我个人觉得,张小龙与其它产品经理最大的不同,就是从哲学范围去思考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

我们在深思张小龙的“随便感动别人是不道德的”这句话之前,先要深究何为道德,何为感动?

道德,说到底它只是一个群体社会下维护一个集体利益的公共理性,其本质与法律、宗教、保险等没有区别。可以说这是带有一种感情色彩和功利意识的思维:一切有利于种群发展的行为,对该种群来说就是道德的、正确的行为;一切不利于该种群发展的行为,自然就成为不道德和错误的行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以本种群的利益为先。而人生来就是一种动物,具有最基本的兽性和自私,其次才是社会性动物。如果单纯从动物属性来说,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衡量之分;而从社会性因素探讨,则必须以群体利益为先,是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道德”约束。

再说感动——感动是一种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客观判断。

所以,当你以一种有意识的情绪去影响某一个人的客观判断时,你已经偏离了中立的地位,你已经从某一方面开始迎合某一个群体,以那个群体的集体利益为目标开始倾斜天平,由此可能影响到更多的不同于那个群体的其它群体利益。

微信作为目前国内用户规模及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平台,客观、中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才是最能体现所有群体平衡利益的关键(微信要做的是一个用户的兽性层面,而不是一个用户的社会性层面)。如果为了某一个流量而去刻意做某一些活动而达到“感动”用户,最终自然很容易带来流量变现,但这本身是以手段带动对方的情绪变化,从而影响到对方的可能的客观判断,这与“尊重”真的没有关系,更可以说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而这,也正是张小龙从哲学思维上对微信这款产品的思考。

其他网友观点

CEO来信君觉得张小龙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纬度来理解:

从人性角度,平台运营方利用贪嗔痴,七情六欲等人性弱点去感动(或者叫引诱)用户,在张小龙看来,是不道德的,是情感的泛滥,是廉价的感动。

从动机的角度,这种随便的感动,是运营者背后动机不纯的利用,没有给用户充分的尊重,依然伴随着传统互联网时代的渠道思维或者流量思维。(我想应该没有一个平台方可以否认自己所做的年终总结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去晒,去引爆朋友圈吧?!)

从最终结果来看,这种感动,最终引发的结果是大量用户去晒朋友圈,或者去其他社交平台上秀一秀。但这种结果并没有考虑到社交平台上其他用户的可接受能力。(张小龙内心有一种人人平等,每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人的思维)

从数据纯度方面:当然张小龙更看重的是其他平台的年终总结在朋友圈刷屏,这样造成的用户流失是一个问题(毕竟公众号这两年也呈下降趋势),更大的问题是影响了朋友圈的算法,影响微信对每个人的定义,进而影响朋友圈广告的准确度,影响微信社交数据对腾讯金融方面的数据纯度,(这个影响比较深远的)。

从微信禁止诱导转发这一个模糊的、边界并不太清晰的标准,而微信却又一直坚持执行的情况来看,张小龙是在尽量营造微信的“森林般”的生态,释放“人性自然,不受干扰”的一面,也只有这样,微信的社交生态,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从张小龙1月15日说小程序的话中也能理解这一点,他说最怕小程序变成风口,结果来一帮人“强撸”一遍,最终流量耗尽,它就死了。反而现在小程序不温不火,正符合自己的预期。(当然这里面肯定有自吹的成分,毕竟张小龙对小程序期望很高,但如今影响力一般,张小龙最近在推介力度上也明显加强了,并非像他自己说的那么从容)。

以上就是CEO来信君对张小龙那句“随便感动人是不道德的”的最终理解。

张小龙保持了一个产品人应有的克制,从心不从众的决心,这一点值得尊重。但由此引发的最近两年微信产品生态的更新速度变慢,也应该是张小龙需要注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