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阿里系和腾讯系在未来十年竞争中谁更占据优势?

2022-01-28 07:47 作者:正民正 围观:

未来的事我们谁也无法保证,但是可以看看过去的十年间腾讯和阿里巴巴有怎样的不同。

2018年是阿里巴巴双十一购物节的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节日阿里启动了一站一星计划,决定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

2018是腾讯诞生的二十周年,在这一年腾讯的股票市值下跌超过一万亿港元。因此,腾讯在9月30日宣布启动“关乎自己生死存亡”的第三次组织架构升级。

2008年腾讯和阿里巴巴同时被外界寄以厚望,一个主打电商领域一个主打社交游戏领域,两家企业都有无限的可能。然而十年过去了,阿里巴巴仍旧被世界看好,可腾讯却是陷入了18年来首次利润下滑的局面。

下面我们就从腾讯这十年间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看,十年时间中腾讯到底是什么而逐渐落后了。

第一阶段 技术驱动让大家紧跟时代步伐

2008年的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拥有无限的活力。此时腾讯刚刚确立自己在社交领域的领导地位,也建立国内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自主建立的研究机构——腾讯研究院。

2010年3月5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一亿,这是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全世界首次单一应用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外界无不赞叹与腾讯在社交领域的数据处理能力,同年腾讯与美国思科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这一时期,阿里巴巴并没有腾讯这么风光。2008年,马云刚刚邀请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坚加入阿里巴巴,同年10月阿里巴巴研发院正式成立,同时也开始研发“大规模数据计算”——阿里云飞天计划。

此时的腾讯与阿里巴巴,虽然在规模上并不能和Google、微软相提并论,但对技术重视与投入,为它们日头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技术优先还是资本优先

2012年腾讯开展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了七大事业群,并明确的提出内部竞争机制。

此时的腾讯,仅仅凭借QQ业务就拥有了超过1亿七千万用户。2013年年初腾讯参照QQ业务模式打造出来的微信总注册用户突破三亿,此时的腾讯已然明白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近5亿互联网用户的流量资本。

如何最大程度的将用户流量变现,腾讯决定启用同部门竞争机制。一个QQ邮箱的登录页面最高峰时五个团队在做,谁做的好就采用谁的方案,同时KPI也归谁,而竞争失败的那一方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在这几年中腾讯不断的推出新产品,QQ微博、QQ微视、QQ旋风……一系列产品层出不穷。同时残酷的内部竞争也要求这些新产品短时间内就要达到相应的KPI目标,如果达不到则意味着是在浪费腾讯现有的流量。

然而互联网不止只有腾讯一家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QQ微博、QQ微视、QQ旋风这些不温不火的业务逐渐被腾讯所放弃。为了将流量收益最大化,腾讯不可能耗费过多资源去投资这些前途渺茫的非核心业务。

并且随着微信的成功和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各部门之间业务协调问题,腾讯让每一个产品线都像当初的微信一样,拥有一整套独立人事架构。完全独立的人事架构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彼此都不是互联互通的,甚至在同部门竞争机制下,不同项目组的研发数据都不互通。

随着腾讯体积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腾讯还是构建自己的投资版图。7.36亿美元投资58同城,8500万美元投资人人车、数十亿美元投资美团……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腾讯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对比腾讯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年阿里巴巴仍旧在捣鼓自己的阿里云、双十一、达摩院。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这些年就像一个技术宅一样,不断的研发新技术,完善老产品。就连一年一度的双十一,阿里也仅仅是在算法数据和用户体验上做优化,坐拥数亿用户的阿里,近些年居然没有试图打造出第二个双十一。

第三阶段 腾讯掉队了

2018年上半年,腾讯股价持续下跌超过一万亿港元。在全世界都在看衰腾讯发展潜力的时候,腾讯再次转型并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 进军B2领域”的口号。

然而十年过后,人们却找不到腾讯在技术方面还有那些引以为傲的东西。除了QQ、微信和近十亿互联网用户之外,曾经让全世界都惊叹的数据处理技术在腾讯身上也没有了影子,今年9月“腾讯云删库事件”更是扯下了腾讯最后一块遮羞布。

在4月份的“头腾大战”中,曾以技术见长的腾讯只能通过QQ、微信限制外链的方式,来遏制字节跳动对自身用户流量的侵蚀。一直强调内部竞争的腾讯,迎来了外部挑战者后,除了利用流量和资金打造出一个微视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还击方式。

反观此时的阿里巴巴,仍旧在做阿里云、双十一、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只不过此时阿里云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云计算提供商,双十一的销售今年也有望突破2000亿,支付宝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钱包。

从2008年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阿里巴巴仍旧是一个技术宅,他们用更好的技术服务了全世界。而这十年间,腾讯已经从一个以技术起家的互联网企业,做到了占据互联网半壁江山的互联网投资企业。

有人说,这十年阿里巴巴的发展推动了全世界,而腾讯的发展则仅仅是让腾讯变得更有钱了,对此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其他网友观点

个人认为应该是阿里系。

现在算上蚂蚁金服,阿里系的市值已经超过了腾讯五成,而如果蚂蚁金服可以上市,那么这个差距还会更加明显。

同时,还要考虑到阿里系在云服务上面的巨大潜力,从2017年第四季度阿里的财报来看,阿里的云服务收入35.99亿人民币(合5.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而从其云服务占到的自身收入的比重来看,不过是刚刚过了4%而已,即便是亚马逊那样的巨头,其云服务的收入已经达到了50亿美元这个量级,并且其增长依然能够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50%左右,说明了云服务的巨大的潜力——这也将是阿里系未来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阿里系的利润构成↑

但是腾迅系也在借用既有的平台以快打慢。

微信支付的兴起简直就是打了阿里系一个措手不及,利用微信红包进行微信支付的推广简直就像是降维打击一样,谁还能够记得当年几乎是一夜之间,微信支付就可以跟支付宝平起平坐了?

通过QQ、微信培养起来的巨大的用户群,可以说是腾迅系的法宝,在这种高频打击的模式下,阿里系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不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腾迅系在即时通讯上的发展已经趋于饱和,这种以快打慢的形式对于腾讯而言将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阿里是以实体带动网络,扎根基层、发展稳健。

事实上,现在阿里已经深入了农村——那种以村为单位的淘宝小店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成为那里的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深深扎入基层的做法可以说保证了阿里发展的稳健性。对于那些刚刚用上微信的中老年人来说,微信确实是很时髦、很方便的东西,但是没有了微信他们随时可以重新回到打电话的日子,或者用另外一个什么软件来代替微信。

↑全国上下都是这种淘宝村↑

但是阿里带给他们的是工作和收入,他们没有办法离开这种模式的生活。而这个也是腾迅系根本模仿不了、也替代不了的。除非是有另外的、跟淘宝差不多经营模式的电商崛起【即便是京东发展也是暂时威胁不到淘宝的根基的】,否则阿里的核心业务将很难被动摇。

综合上面的说法,阿里系家大业大、增长强势、核心业务稳健,虽然腾迅系绝对不会有什么巨大的危机,但是应该会在长久的时间内被阿里系死死地压住。

其他网友观点

与其深入研究阿里系和腾讯系,倒不如来看看,国外对标的两家公司的现在走势。

一个是亚马逊(对标阿里系),一个是Facebook(对标腾讯系)。

确切的答案是,截止现在(2018年6月9日),亚马逊市值为8049.06亿美元。

再来看Facebook的:

Facebook此刻市值为5473.74亿美元。

半年前,也就是2017年12月,Facebook平均日活用户数为14.0亿人,超过国内任何一款应用的日活,而月活更是在20亿左右,按理,Facebook是面向全球的,“所有国家”的人都可以注册,其未来是不可限量。

但神奇的是,其市值却远远落后卖书起家的亚马逊。

我们都认为,Facebook利用其巨大的社交粘性,将在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巨头中一骑绝尘,远远走在前面,因为用户无论何时换手机,都会再次安装Facebook软件,省去软件安装推广费,这是Facebook最大,也是最持久的优势。

但事实是,Facebook的市值大幅落后于谷歌和亚马逊,也落后于微软。

仔细想想,这也是有道理的。原因如下:

在国外,一家小公司如果推出某款特别吸引人的产品,在其还不是非常强大前,只要Facebook涉足,则这家小公司将很快没落。

但如果对手就已经是巨头呢?当Facebook面对亚马逊、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巨头时,其竞争优势就不是绝对的了。

人们是需要聊天,是需要分享,但人们同时也要购物,也要使用搜索,也要使用office三件套办公。这些都是硬需求,每一样都少不了。

而诸如搜索、office三件套等大产品,他们是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持续十几年进行研发后的产物,Facebook必然是不敢轻易涉足。

这就是说,是可以利用强大的社交产品击败一些小公司的产品,但对于研发需要耗资巨大的产品而言,社交并无优势,在这个地方,拼的还是实力。

阿里系已经是一个生态,在这个地方,再强大的社交产品,对它是有威胁,但不可能是致命威胁。

另外就是,阿里系国际化的步伐走得很顺畅,很快,且国人乐见其成,因为这样可以更方便地把国内货物卖到其他国家,也可以轻易地从其他国家买到产品。

但腾讯系的国际化步伐却不是那么好,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由于国外的社交产品中有Facebook这座大山。

综上,未来十年中,阿里系的发展会更好。

不过,谁知道呢,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的。所以,本回答只是基于目前事实的分析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