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为什么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市场行为反映一切信息)会让技术分析本身失灵?

2022-01-01 10:46 作者:分享农业知识 围观:

这句话的表述应该稍微改一改,“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为什么会让技术分析失灵”?道氏理论中技术分析也的确有三大假设,然而有效市场理论后来却成为了的主流学说。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要要知道一点,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市场行为的解读,同时技术分析本身是不会失灵的,失灵的仅仅是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自身而已,因为运用技术分析,一千个投资者就有一千种技术分析的看法,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技术分析时时刻刻都有效,那么是不是就不存在有人亏钱的情况了?

什么叫市场行为反映一切信息?

这句话多年以前就有了,而易论真正开始探究这句话是在当年考证券分析的时候,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并不够客观,或者应该说是市场有效理论假说不够客观,为什么?

我们要知道,市场行为反映一切信息的原话是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真的能做到吗?的确可以做到,但能做到的只有市场,不能做到的是投资者。

所谓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最直白的理解就是所有消息都将在市场里得到反映,比方说制造业数据下滑了,那么反应在市场就成了周期性企业下跌,包括原材料的降价,股价自然萎靡不振,从而导致股市萎靡不振。

再比如对于某一行业的政策出台,好比前几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高额的补贴,总有人愿意尝试新的产品,一是因为产品本身,二是因为产品补贴,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上下游的崛起,比方说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涨价,中游做电池及配套服务的也跟随涨价(否则毛利率就会降低),而下游新能源车这个应用是否要跟随涨价呢?

也就是说一则新的信息出台,对整个行业都将起到影响,并且能够充分反映,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但是,市场行为是由谁反映的?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政策的制定者、商品的提供者、行业的竞争者、中间商、商品的消费者。

前文已经讨论过政策的影响,易论也不打算讨论后几种情况,但是,商品的消费者的作用并不小,极可能成为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也可能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存货的主要因素,因为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为何会让技术分析失灵?

很多时候我们在运用技术分析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突然发现技术分析失灵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易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比方说某国央行降息了,股市明明应该面临的调整,所有技术指标都看空,结果空头的参与者一瞬间被打爆仓,这就是典型的技术分析失灵的情况,可真的是技术分析失灵吗?

事实上因为该国降息而导致了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市场有了更多的钱,股市也就是最佳的去处之一,所以转跌为涨,换句话讲,任何技术分析都敌不过一则政策类的消息,这并不是是技术分析失灵,仅仅只是投资者预期失灵而已。

有效市场理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这种环境下,所有分析都是无效的,实话实说,易论觉得这个理论不够客观,有效市场理论如果成立,那么市场行为就会涵盖一切信息,既然分析无效,我们怎么办呢?

这个理论本身没问题,但是过于完美主义,因为市场大多时候都是无效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有效,这也就意味着分析在大多数时候还是有效的,换句话讲,当市场无效的时候,投资者才能更理性的投资,反而是在市场非理性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分析无效的情况,此时的市场就属于有效市场。

总结一下,绝大多数时候的市场都属于无效的,而有效市场理论太过于完美主义,以至于出现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的时候,市场反而是非理性的,因为此时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对市场感到陌生,所以技术分析也就无效了,但是要注意,这并非技术分析本身无效,而是在非理性状态下,投资者预期变得无效……

关注易论,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技术分析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人会说技术分析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使用者。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

技术分析其实质是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股市行为,力图用数学的方式来预测走势。这就决定了技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

股市是个政治,经济环境,企业经营业绩,个人情绪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平台。而技术分析只能在过去的数据里有限度的预测走势,而这种预测大部分都是短时期内的供求关系。技术分析并不会去把政治,经济环境这些包括进入的。

技术分析只是揭示了股市运行的一个侧面而已,但人们往往把技术分析的结果当成是全面解析的结果了,焉能不失灵?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股市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了解市场行为所反应的一切信息,本身就不可能成为预测股市走势的根本,只会失灵。很多专注技术分析的投资者,利用相关的图形技术、指标技术、量能等分析股市、预测股市,认为通过对走势的抓捕获得最开始时的异动,从而预测股市的走势。但是,却没有思考图形、指标、量能的来源。故而,不管做任何的技术分析的假设以及利用技术所反映的一切信息,技术都是会失灵。

一、图形技术的来源。

为什么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反映市场的一切信息,最终还是失灵的结局呢?最重要的,是思考清楚技术的来源。图形技术,也就是一切以图形作为基础支撑的技术,比如K线技术、M头、W底等图形技术。

图形技术的来源是什么?是对股价之间不同走势的总结,是股市投资者或者分析师通过对股市不同股价K线图或者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经验的总结。

那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了价格还是先有了图形技术呢?很显然,是先有了股票的价格,才有了股票图形技术。因为,如果股票没有任何的价格反应,也就谈不上拥有任何的技术呈现。

既然股票先有了价格,而后再拥有的图形技术,那么利用技术推导预测股票价格的反应,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方式。呈现的图形技术,确实反应市场的一切信息,但使用者却没有思考清楚“先”与“后”,也就是说技术呈现的是历史中已经走出来的图形经验,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上涨或者下跌,但不具有未来一定的性质。

或者这样说,你准备明天去商场买东西,但明天到底去不去得了呢,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可能因为下雨,你不去了;可能因为有事,你不去了;可能因为生病,你不去了。而技术也就是这个道理,计算呈现的是历史中的发生经验,而未来具体走不走得出来,只是一种相对概率,并不具有未来一定发生、百分之一百的确定概率性。

往往投资成功与否,与方法论有着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耐心,而众多投资者中拥有足够耐心的却少之又少。

二、指标技术的计算方式。

股市中的指标,也就是类似:MACD、KDJ、RRI等,这些指标是通过加权计算方式、最高价、最低价、几日平均价、收盘价或者量能等等的方式计算得出,然后形成的点连接成的线,呈现的指标技术。

虽然与图形技术有着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仍旧与图形技术是一样的,仍旧利用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量能计算得出,是处于价格之后,而不是在价格之前。

那么,利用价格显示的反应推测未来的行情,试图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可能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价格在指标计算之前就已经显示,而技术在后,有延迟的数据推演未来,本就有延迟,当然在使用的时候也就会时常失灵。

股市有着3700多家上市公司,是不是每一家公司有着固定的技术规律呢?显然也是不是的,周期股有周期股的规律、趋势股有着趋势股的规律、主题概念股又有着主题概念性的规律,显然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指标技术的时候,本就是一定成功的概率,并非百分之百成功。而抱着百分之百成功的思路去使用,当然也就会有着失落。

三、量能的变化也少不了投资者。

关于量能,股市中常有的言语则是“无量上涨,涨了也白涨”,也就是说一家公司如果没有量能的支撑,未来股票价格势必就会跌回来。正因为有着种种关于量能神奇之效,所以不管是老股民还是新股民,对于量能的认知极为信任。

我们反过来思考,一家总股本为1亿股的公司股票,常流通于市场的有3000万股,而这时有着想长线投资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不断的吸筹,浮游的筹码越来越少。当然,这家公司也十分给力,业绩十分的好,所以浮游的筹码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愿意卖出,致使常流通于市场的股票仅仅只有100万股。那么,这个时候量能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显然是不能的,未来这家公司的上涨与下跌,与量能的反应是不相符合的。

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注重量能的功效。对于量能的技术分析通常是配合着图形技术、指标技术或者单独使用量能使用。我们还是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了量能还是先有了股价呢?

这一点与先有了技术还是先有了股价有着不同,量能是参与价格变动的其中因素,也就是买卖之间的关系有着影响价格的涨跌,投资大于抛售为股价上涨、投资弱于抛售为股价下跌。

量能与股价同时变化。而同时变化的基础上,代不代表代表就可以做基本假设,反应市场的一些信息,促使技术的不失灵呢?也是不行的。

量能的变化少不了投资者,而投资者的情绪反应对短期股价的变化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对股票价格长期影响的并非短期投资者的情绪影响、投资者所呈现的量能,因公司的价值所形成的趋势影响价格。

在经济学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价格的波动随着价值的波动而波动”,而公司的价值才是影响股票价格的根本。量能的左右只是即时的反应,而不能左右长久的价值趋势。

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确实能反应一切的信息,但对于未来的影响却是信息所反应不出来的,毕竟是未来未发生的事实,而技术的反应是即时已出现的信息,技术不具备预测未来的性质,故而技术会出现失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