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指数?

2022-01-01 09:29 作者:杜耶投资笔记 围观:

股市行情的好坏都是说上证指数,上证指数的涨跌就是代表着A股市场的涨跌,而不会去刻意去分析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大家都是围绕上证指数来为参照,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数都会选定一个指数为整个股票市场的代表,这是股市的定律;类似美国股市,主要指数是道琼斯指数,其次就是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还有香港主要指数恒生指数,其次就是国企指数,红筹指数,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等;所以A股也不例外,A股的主要指数是上证指数,而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等都是成为辅指数。

原因二:因为上证指数在A股市场权重非常高,很多巨无霸的公司都是登入上证指数,而且这些巨无霸的涨跌是最能影响整个股市的涨跌,类似那些国有企业都是在上海主板上市,而不会选择深圳主板上市;正因为上证指数占比权重高,涨跌影响整个股市行情,所以大家说股票都是选定上证指数为参照,而不会选择深证和创业板指数分析。

原因三: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领头羊,有一个突出者;像A股市场关于政策指导的都是上证指数为主,只要政策指导利好上证指数的整个股市都是能彪起来;反之假如政策只是利好创业板指数的消息或者深证的消息,股市会出现分化,并不会带动整个股市上涨。从这里就可以充分说明,上证指数才是A股的具有说话权,具有领导能力,具有影响力,这就是股票都说上证指数的原因之一。

原因四:因为大家的习惯问题,不管是各大官方网、媒体、财经评论员,分析师或者股民投资者每天都是关注上证指数的涨跌,只是分析上证指数的行情,从而不会去主动分析深证指数,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已经让大家养成了这种思维,看股票行情的好坏,就看上涨指数的涨跌,从而让所有人都养成一种只分析上证指数为主参照,而不会去选择深证和创业板指数为参照。

A股市场就这样,以上四大原因就是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指数的真正原因。整个A行情都是看上证指数脸色吃饭,只有上证指数好大家才好,不分析上证指数难道分析其他没有领导性的指数没有意义,这就是大家看上证指数的真正原因。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大家研究股票都喜欢说上证指数,而较少说深证和创业指数。原因是几个方面的。一是上证指数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成立的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成立并开始交易股票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是1991年成立并开始交易股票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是大家习惯于用上证指数来说股市。

二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是大公司,流通盘大的上市公司都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流通盘较小的上市公司都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后来有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于是就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主板规模较大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当这种格局形成后,上证指数的涨跌就更能代表整个证券市场,因为,上证指数里面权重股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所占权重较小,不能代表整个证券市场。

三是,后来国际上先用股指期货也是用的上证50指数做为参与,例如,新加坡的富时A50股指期货,当国际和国内的股指期货都选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参数时,上证指数的代表性就更进一步加强了。

四是专业的机构研究股市都习惯用上证指数来判断,专业的证券研究机构对股市的研发报告用上证指数较多,久而久之,投资者也习惯了用上证指数来说股市。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股票都说上证指数,不说深证和创业板指数?上证指数的编制是有缺陷的,但它之所以能成为沪深股市最具关注度的指数,跟市场长期运作而逐步约定俗成有密切关系。

在90年代初沪深股市刚刚成立时,买卖沪市股票的股民一般就看上证指数,而买卖深市股票的股民都要看深圳综指,这两个指数都是综合指数,即沪市或深市所有的股票都包含在内参与指数的计算。

比如上证指数,其理论算法是:今日上证指数=今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股价×总股本)之和/基期(1990年12月19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之和×100(乘数100起着放大的作用)。但这个算法只适合于上交所成立之初,今日和基期股票一样多,才能互相比较。随着股票的陆续发行上市,这种比较就不对等了,因而目前上证指数的真实算法是把理论公式进行变形后形成的连环算法:今日上证指数=今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之和/昨日沪市每个股票总市值之和×昨日上证指数。这种算法,不是纯粹数学的变形,在新股上市前后和分红送股除权前后,股票的个数和股票的价格或数量就能巧妙地切换过来。深证综指的算法与上证指数基本一样,基期是1991年4月3日。

后来,深交所借鉴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这些成份股指数的做法,选取40个股票编制深证成指:今日深证成指=今日成份股流通市值(股价×流通股)之和/基期(1994年7月20日)成份股流通市值之和×1000,并在实际计算中采用了上述的连环算法。有了深证成指后,深交所一般都在行情软件最显眼的位置揭示深证成指,而深证综指还在编制,只不过在软件中要自己搜索找出来。但由于我国股市的特点就是股票轮炒,40个成份股能否代表深市的情况就存疑,股民对深圳成指还是不太适应,深圳综指找起来又麻烦,大家就逐渐把眼光转移到老牌的上证指数上来了。2015年初,深圳成指的成份股扩容到500个,部分股民也慢慢适应它了,但上证指数的独特地位还是无法撼动。

上证指数用总股本作为权重来计算指数是失真的。2005年之前,很多股票的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三四分之一,大量国有股、法人股(私企只有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这是市场成立之初的“稳妥”想法,发行公众股在市场中流通,但大量股份不能流通,防止被别人控股,也避免对市场形成太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上市公司方面发觉,发生并购的可能性较小,而这么多非流通股如果能卖出,那就是一笔巨款呀。每当有“国有股减持”的传闻出现,股市就应声下跌,因为股民只买单公众流通股,非流通股想来抢钱,大家只能以脚投票了。但是,2005年到2007年,国有股减持摇身一变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给当时股民送股补偿的办法,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配合这场天翻地覆的改革,上证指数也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上升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后面,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效果的渐次显现,很多企业的非流通股经过一定限期后就可以流通了,上证指数在股改前后的对比就显得反差很强烈,2007年6124点时的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才8.5万亿,而到了2015年6月12日的高峰5178点,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已经到了57万亿,现在这个数字又回到43万亿。股改和新股上市的叠加作用,使得上证指数的分析意义让步于流通市值了。

2000年左右,深交所准备学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搞创业板,主板股票的发行就交给上交所了。后来由于纳斯达克股票在2001年见顶回落跌幅太大,创业板的想法就暂时没法施行,又搞了折中的方案:2004年中小板上市。直到2009年,创业板才成功实现。这样,中国最大的公司尤其是大型国企很多都集中在沪市主板上市了,这使得原本是综合指数的上证指数也具有一些成份指数的特点,因而尽管上证指数的算法存在不足,但大家还是最关注这个让股民又爱又恨的独一无二的股价指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