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

渤海银行还能开下去么?

2021-12-28 01:30 作者:东写vs西读 围观:

渤海银行还能开下去么?

先来看一下渤海银行的情况:

2005年12月31日成立,2006年2月对外营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地址在天津。2019年,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列第133位,在国内银行排名中列第24位 。截至2019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1169.3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83.78亿元,实现净利润81.92亿元。

也就是说,渤海银行是一家大银行,破产是不可能的,也不会开不下去。但是,此起事假一,对渤海银行的声誉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客户对渤海银行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因此,一些大客户会因此而将资金转移到其他银行,而不敢放在渤海银行。相反,贷款户也会选择其他银行,不放心渤海银行的信用。

因此,一次极不规范的行为,是会对银行的形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的。相信渤海银行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也会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只是,要挽回影响,恐非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其他网友观点

能开下去,现在最不能倒的就是这样的地方性银行,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挤兑风险,其他兄弟银行,或者是比较大的银行,都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看到渤海银行出事。

其实银行出问题,早就有苗头了,前些天不是有一个上海客户,在上海某支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包括保安,都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怠慢人家。

这才导致,这位客户将在该银行存的几千万存款,全部现金取出来,事情在网上发酵之后,该银行的股票连续下跌。

最后不得不双方协商,一起解决了问题,达成了和解,才及时止损。

经过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客户都会在意银行的服务,以及自己在银行的资金安全,所以查账,取现……等等试探性动作就多了起来。

也不排除,渤海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客户查账,取现的行为,受到启发才这么做的,碰巧渤海银行可以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所以才有这一出好戏。

这样的行为很容易,产生一些信用危机,如果那么多的大客户,都去查账,都去取现,那么以后的银行业务,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损失惨重。

银行系统,可以说是一条线上的蚱蜢,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骨诺牌效应,一个小小的地方性银行出事,也有可能成为导火线。

此时出现28亿存款被质押的情况,银行经理,以及相关人员,甚至其他大型银行,都会第一时间出来灭火,或者是协助处理。

所以说,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渤海银行还是会继续开下去的。

只不过信任危机一旦产生,很难弥补,相信很多大额客户,现在心里也有了自己一套的理财方案。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失去储户信任已经不可避免了,因此倒闭倒是还不至于。只要积极整改、平息舆情,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但要是后面连续出现问题,就很难说了。

2019年初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处罚170次,罚款金额达11976.9366万元(近1.2个亿),这背后的事可能比渤海银行严峻得多,只是侥幸没爆出来而已。

一、先说渤海银行:很多人说这是小银行,其实一点也不算小

在我印象里,我大学同学几年前拍车牌照号的时候,天津那边还要求交2000块钱保证金。就是说,你想参与拍卖,先交2000元,如果你报价后没中标,退还给你,报价后中标你付款了,也就退还了。

可是,报价后如果你中标不想买了,定金不退,这个钱就是强制性必须选择渤海银行的。当然,2000块钱里面有利息,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只是个人真的不能理解为啥要强制选择这家银行。

所以,我那同学是有这家的银行卡的。这个事情爆出来的问题,他认为对这家银行的打击将是极大的,银行方必然会千方百计删热搜。而且它的行为本身,不仅仅是侵害了渤海银行信誉,这个事解决不好的话,可能群众们对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银行都会有顾虑。二、再说事件:储户不知情基本扯淡,28亿无论放在哪都是不小的利益

我猜储户玩的就是拿这笔存款四处找未完成存款指标的银行索要利益,然后拿这笔存款担保质押开票给中介公司,再贴现兑换出来现金玩新的一轮。本质上就是反复质押吃利差的把戏,债券圈、借贷圈屡见不鲜,银行只是个底层利润源。

最大可能性是此乃一笔见不得光的抽屉协议存款,甚至利息前置。而假央企就是个壳,花几百万买个央企重孙公司的身份来增信,专门做贴现兑票的中介业务,甚至就是储户自己的关联公司。此处所谓的开票兑票只是个传统说法,可能包装成各种贷款、理财、资管计划等,本质上只是不同的马甲。

后来有可能壳被举报了,或者被抽查到了,发现没有真实业务,因此贴现受阻,游戏玩不下去了。这时候储户可能急需用钱,或者就是换个壳继续玩,总之是要求提前终止抽屉协议但退息没谈拢,那银行肯定不答应,于是就开始假装受害者,妄图通过舆论与监管压力逼银行就范。

银行肯定会被处理的,但因为储户变相曝光了这套地下玩法,万一引起监管重视,那就把今后大家的路都给堵死了。

最后,地下玩法暴露到阳光下,让吃瓜群众惊掉下巴,最后会恍然大悟原来社会上还有这帮孙子,腾挪资金躺赚利差,最后还把金融风险让老百姓承担。当年债券丙类户,玩得猛的直接拿中石油3A债券质押几十遍,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露馅了,收拾了一大批人,业务直接关停。三、最后渤海银行会怎么样?大概率会是某个员工要“背锅”

银行是“弱势群体”,且作为企业无需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具有某种意义的“司法豁免权”。此类事情只需要推给某个员工违规操作,然后你去起诉某员工吧,你把他弄到征信黑名单也没钱。

ps:不针对此案例,不确定是否是担保人毁约。不针对任何特定银行,我说的是所有银行。大家可以去搜下银行存款xx万不翼而飞的新闻,各地的新闻都有,结局都是“某银行员工违规操作,银行作为善意第三人无任何责任,银行已报警,建议起诉该员工”

这种事或许确实是某员工干的,与银行没有关系,但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合理吗?如果换个平台,比如说存到支付宝余额里,假设马云把你的钱转走了,支付宝不承担任何责任合理吗?

正确流程不应该是由银行先行赔付,银行再向违规操作者追偿吗?某些人就不要扯内部审核了,说什么普通员工根本做不到改余额,只能说你是想多了。

比如说人工窗口,你知道业务员在办什么业务吗?你说存款,他给你弄成转账或保险,被忽悠的老年人少吗?你说监控,那不还有没有监控的vip室吗?很多银行员工会诱导客户去vip室,然后一顿操作,给用户开通网上银行并绑定银行工作人员自己的手机号及设备,这很少见吗?你在网上搜一搜,去办银行卡被忽悠去vip室,然后绑定其他人设备多得很。

银行员工找你要验证码,你给吗?找你要身份证,你给吗?银行员工要求你在他提供的设备上输入取款密码,你输吗?

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于银行员工没有足够的警惕心,一旦其中有败类,就会发生存款丢失的案例。就比如上面我说的,开网上银行并绑定银行工作人员手机,你以为工作人员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上级摊派指标啊,为了指标不得不做。

为什么要骗取客户的支付密码?因为上级摊派指标啊,进行几次基金/黄金/白银交易的指标啊,但顾客一听就肯定不愿意,所以得骗密码私自操作啊。可以买少点,买入后就卖出,这样只会少几块钱手续费,客户不会发现。一旦某银行员工居心不良,不只是解决指标,还记录密码,什么时候卷款跑路,这不就是重大安全漏洞吗?

最后,谁在乎呢?上面敢派指标,下面敢骗客户来解决,出问题就是某员工负责,反正不用赔钱,谁在乎呢?

最后的话:银保监会的工作任重道远呀

都说钱存在银行里最安全,如今看来,真的不尽然!有个客户曾和我说过:中国的银行他只认中农工建交,别的一概不认。客户政策再好,优惠力度再大,大额资金绝不流出五大行!

原来我还觉得他有点绝对了,现在看来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金融监管一直是高压态势,竟然还出现这样监守自盗的行为,实在令人错愕!金融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国内企业不抓紧时间强身健体,却在行偷鸡摸狗之事,着实令人侧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