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为什么社群死一地?

2022-01-31 14:13 作者:黑妞儿的干货日常 围观:

社群为什么会死呢?那首先要明白一件事:社群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而言,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即活跃价值周期为100天,只有极个别的群可以保持长久的价值运营

第一阶段,恋爱期:

发起人设立门槛(免费或收费),依靠其自身的影响力,逐渐吸引一些长期关注他的粉丝;建群之后,经过3天的有效管理,这一阶段的社群活跃性高,会经常展开专题性讨论和不定时的多人互动,社员之间逐渐彼此了解,并建立最基本的信任关系。

第二阶段,质疑期:

随着加入社群的人越来越多,群员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老成员开始私下拉人,另建立新群,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社群气氛会越来越冷,话题就越来越少,社群活跃性逐渐降低。

第三阶段,分手期。

社群继续冷下去的后果就是分崩离析,当社员间的信任化为乌有,社群成员就会屏蔽此群,最终要么解散,要么是垃圾群。

社群的生命周期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1、社群建立者即群主的价值影响力:群主的价值影响力直接影响了一个社群的长久发展的原动力。比如马云建一个群,大家都会珍惜,并遵守规则。

2、社群有明确而统一的‘群价值观’:即这个群是干嘛的,一定要严格理顺这个事,一个群只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方向;

3、社群要有互动性:一个社群要围绕一个方向即一个价值观下进行互动交流,缺少互动是死群的开始。

4、缺少持续的价值分享,即群员的收获价值感变低,没有持续的价值力,是社群无法持久的原因。

5、社群只是一种形式,而社群的根本却是背后的系统,你的社群做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系统,如果一个企业想建立一支庞大的社群,就必须系统运营。

社群是创业最低的门槛,也是创业者最有效的创业途径之一。社群可以让创业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时空的限制,连接更多的消费者。传统创业最大的成本就是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及交易的成本太高。但社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或是某一句话对你有价值,请关注我,感谢你的分享。

今日头条孙洪鹤,创业教育、品牌营销专家、自媒体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每天的今日头条原创文章,更多的实战分享请关注我今日头条动态,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社群死一地呢?答案是原因肯定是有很多种,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老马认为有这么几个点。

第一,无法变现。成立社群的时候没有设计和想好如何变现。大部分自媒体内容学习类社群是通过收取会费来实现变现的,这里的弊病是内容产出者要不断地迭代升级内容,否则社群会因为内容输出没有新意而逐渐疲软,慢慢就没有了活力。

第二,连接的方式多种多样才能够延长社群生命周期,比如增加产品的连接,金融的连接,多种连接方式让社群更持久。

第三,社群本身有生命周期的。社群不经过迭代升级自然会死去。本身社群就分为用后即走类型,快闪类型,不论什么类型的,一定要根据成员需求进行迭代升级,这是社群之根本。

其他网友观点

现在的群,凡是带有强关系属性的,都是本地化,区域化的,大家可以时常线下碰面。

但这种圈子极少!绝大多数的群还是松散无力的弱关系组织。

我研究了很多群,99.99%是这样的:

群成员之间信息不畅,沟通成本高。这几乎是所有群存在的问题。大家在群里看到彼此的信息只有 “王百万-CEO-北京” 类似于这种格式,这种信息根本没法对彼此产生了解。

至于网络背后是阿猫阿狗真的不好说。即使大家熟悉,也厌倦了在群里回复信息和一一招呼的社交压迫感。

一个优质的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群的内容创造者都是组织者,群成员输出的优质内容零零星星,所以根本转不起来。

问题出在没有一个激励制度,激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几句感谢的客套话。甚至有很多不错的内容被群主禁止发,说实话,有头脑的人会邀请人家分享的。

所以得针对内容创造者、群管理者、活动发起者、其他群成员画清楚一个价值闭环,给做出贡献的人足够诱惑的激励,让大家有互动、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微信群聊天一个很大的毛病在于很难深度交流,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打电话。因为你没法一下子把问题的场景、细节、诉求全部描述出来,大家要不停的爬楼,所以对方能否理解就很成问题。

如果对方再没有追问细节的习惯,很容易就现有的内容断章取义。如果追问细节,那么沟通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由于这种低效的沟通方式,以及缺乏很好的组织性,所以一些有货的人就不会在群里面活跃。牛人思维就是追求效率,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群沟通效率都很低,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里面浪费时间。

于是群整天就是一群闲人在里面扯淡(冒着自己中枪的危险也要把这句话说完)。并不是说牛人天生的就讨厌在群里面聊天,如果群里面有他们需要的内容,并且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我想他们还是很愿意在群内分享。

有人会说,我来可不是为了学习的,我就是为了进个圈子结识人脉。那我想问,什么是人脉,肯定是有资源或者有能力的人跟你沟通熟悉,觉得有合作可能性之后才能成为你的人脉。

那问题是:在一个大家谁都不了解彼此又不活跃的社群里面,你又如何去判断对方的成色呢,你是要发个英雄帖么?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无法执行。

很多群天天喊着资源、价值、人脉,实际上还是服务于个人的利益。一个怪现象是:你邀请人家进来,却不让别人发东西,但是自己就可以发,道貌岸然的说自己发的是福利。

事实是,有时候别人也是为了扩大传播而来的,如果不能又何必在里面呢?就是为了被你营销?

另一方面,有些大咖有很多粉丝,开设课程之后建立学习型社群,虽然学员对你满是敬意,但是要让别人花时间参与你社群建设又是另外一码事。

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参与社群的积极性呢。你以为你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但是实际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爱活跃,你实际得到的也没有多少,说到底还是格局不够。

今年我就早早的果断把群停了,还退出了不少群,也很少在别人的群里分享我的观点,即使有也是想观察一些群的格局、调性、层次,便于自己研究。

因为,你自己老王卖瓜式宣传自己,一点毛用没有,纯粹浪费时间。目前来讲,和我有业务往来的都还是认可的人介绍的。

我的内容,关注的人都知道,从不整一些乌七八槽不靠谱项目资源产品什么的,套路观众,只是输出个人观点,讲些大实话。唯一目的无非是扩大个人影响力,哪天你高兴了赏我三核桃两枣的。

讨厌我的人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文化层次低看不懂,一种是我的内容和观点触及到他的套路,影响到他的利益。

总的来说,社交有一个趋势是:人们开始渴望纯粹的空间,开始倾向于主动选择、纯粹交流,只看想看的,只需要交流特定的信息,不需要交流其他的和主题不相关的内容。

群的没落是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商业行为的本质是逐利,经济学的本质是供需,群(社交)的本质是价值认同。社交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