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有些银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能给到4.5%,这个存款安全吗?

2022-01-01 06:44 作者:K涛资本 围观:

先给出答案,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4.5%,是安全的。

由于银行利率已经市场化,银行间的储蓄利率已经开始分化,总的趋势都是上浮,但基本规律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目前三年期定存利率能达到4.5%的有三种类型的存款:

普通定期存款。也就是常规的三年期定存,目前央行的基准利率是2.75%,6大国有银行执行的也是这一利率。而股份制银行利率则略有上浮,部分突破了3%;个别城商行的利率达到了4.125%;因此,个别农商行的利率是可以达到4.5%的。

大额存单。大额存单也是一般性定期存款,只是起存金额要求20万起而已。国有大行的部分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可以达到4.18%,根基利率上浮规律,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也是可以达到4.5%的。

智能存款。智能存款主要是民营银行发行,起存门槛低,复合利率高,部分银行的三年期产品同样是可以达到4.5%的。

以上三种存款产品都是属于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险保障,本息50万元以内都是保证偿付的。超出限额的资金,由银行清算资产依法偿付。因此,资金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其他网友观点

至于存款安不安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利率,另一个是你存款的渠道。

先来看一下,4.5%的存款利率正不正规。

在很多朋友的认识当中,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都是比较低的,比如目前央行基准利率最高的三年期只有2.75%,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很多银行都会上浮存款利率,但是不同的银行上浮利率是不一样的,大部分银行上浮的范围都是在55%以内,也就是说实际给到的存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4.2625%之内。

也就是说4.5%的利率高出了很多银行正常的利率范围,那这个存款利率到底安不安全呢?

实际上目前很多银行都能给到4.5%甚至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一些小银行五年期的智能存款利率就可以达到5.5%左右。

那为什么现在很多银行能给到这么高的存款利率呢?其实这都是市场竞争的一种结果。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银行存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银行以前那种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各大银行的头等任务就是吸收存款,而为了吸收存款,很多银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上浮更高的利率。只不过很多银行会受到利率自律公约的约束,所以基本上很难上浮超过55%,而有些小银行受到利率自律公约的约束相对比较小一些。此外很多小银行也没有受到ftp的影响,因此能够上浮更高的利率,所以能够给到4.5%以上甚至5%以上都是很正常的。

再来考虑一下存款渠道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只要是通过银行正规的渠道存款那肯定是安全的,银行是我国正规的金融机构,受到银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有各种考核约束,需要缴纳存款保险保费,50万之内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所以没有任何风险,只要大家是通过正规的银行渠道去办理,那不管利率是多少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当然有可能有些银行内部人员会以高息作为诱饵,非法吸收一些存款,类似的事情之前确实是有发生过的。有些银行工作人员就私底下跟客户沟通,私自帮客户存款,并承诺给出很高的利息,然后把这些资金挪作他用,这种情况下资金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大家去银行存款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去办理,在银行正规的柜台,有监控的地方办理,即使银行出了问题,大家也有证据可循。

综合各种因素之后,我认为银行给到4.6%的利率是属于正常的利率范围,只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办理那就是安全的。

其他网友观点

三年期的存款利率4.5%,安全与否,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银行,另一方面是这个4.5%的理财风险。现在央行三年期定存的标准利率是2.75%,各银行可以此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下浮动,4.5%的利率较基准利率上调超60%,普通银行存款没有这么大的涨幅限度,那么这钱到底安不安全呢?

一方面,银行很容易识别,国内主流基本就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这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四大行”,其次就是浦发交通之类的银行,最后就是区域性的城市农商银行。前两者出现三年4.5%定存几乎没有可能,地域性商业银行可能为了融资需求,出现高于其它银行市场利率的水平,但是银行毕竟有银监会监管,出现的概率相对也比较低。

另一方,4.5%是银行定存还是理财产品?几乎每家银行都有理财产品达到4.5%,区别就在于风险的高低。银行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这就表示没有无风险的产品,只是风险的高低而已。4.5%的利率很可能是银行的投资组合,这个利率水平不算太高,风险级别应该也不会太大,很可能是银行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加上智能理财之类。这类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还风险略高,一般大比例保守理财,小比例投资其他项目,收益也会高于定存。大家在选择了投资理财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它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切勿盲目,不要听信银行人员的一面之词。很多人在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几年之后,却发现自己以为的定存成了保险或者其他理财产产品。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