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直播间-金融直播室24小时在线实时直播喊单

微信
手机版

怎么理解曹雪芹自称只是《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

2021-12-31 05:23 作者:明月照红楼 围观: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小说的第一章看起。

如在开首,作者就已经说明了,这本书叫做《石头记》,故事是假托那个投胎到人间历练的补天石所成的。所以在第一章的文末,作者为了将这个故事编的圆全,其中就提到了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其实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空空道人,肯定是作者杜撰的角色,而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不一样的,作者是没有稿费的,而且某人要是写小说出名,那对于他的仕途也是没有帮助的。为此古代人是不屑于冒用他人的名头的。尤其是这部书,虽然它大旨谈情,实际上它也无情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其中戴权卖官,贾雨村判断葫芦案,凤姐包揽讼司等。

这些事虽然是小说中的故事,然而却直指了封建官吏的腐朽贪狠,这在那个时代是为当权者所不容的。尤其清朝入关之后,大兴文字狱,此书也曾一度被统治者禁毁,所以不单是他人不敢冒认此书,就是此书的真作者也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作者在文章一开首就表明了这部书是虚构的。并且提醒看书人,看书不仅要看正面,更需要思想其中隐藏的反语。

这样,既然这部书实际隐藏着对于封建统治者不利的信息,作为作者,他也是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尤其是既然书本假托是石头所写,他自然就只能说自己是一个“批阅增删者了”。但是如果我们想想真正的批阅增删者如高鹗程伟元,他们也只敢修动其中的错误字句,补订修正一些句子。他们又怎敢像曹雪芹这样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呢?我们只能说这是作者的自谦语罢了。

其他网友观点

怎样理解曹雪芹自称只是《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作者在《红楼梦》开篇的一首诗,不错曹雪芹就是为了逃避“文字狱”而釆取的一种自保方式,正如荷维洛之恋说的,借书言志,以托词而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具体事例这位老兄说的已经非常到位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一下他为什么这么做!

通过几百年来前人的努力,我们才知道《红楼梦》是由《石头记》而来,而这个自称曹雪芹的人是这部书的真正作者,他正是曹寅的孙子,名叫曹霑,曹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康熙的袍兄,仅这一层关系我们就知道曹寅在康熙心中的位置了,他虽说名誉上是个奴才,但康熙从来不把他当作奴才看,你看康熙南巡就住在曹家,为曹寅的母亲孙氏住的地方题匾为《瑞萱堂》萱草代表母亲,康熙把孙氏看做自己的母亲,康熙对随行的官员说:“这是我家老人”这可不是一个皇帝轻易说的,而且曹寅从小就是康熙的伴读,用现在的话叫发小,而曹寅也不负他望,明为江宁织造,实则为江宁政治中心人物,这就是康熙在南方的主谋,等于将江南托负给曹寅,难怪曹家在朝廷中的权势那么大了,曹寅的才华也确实了得,他主持编写了《全唐诗》收录一万多首,要知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工程,这也是康熙看重他的之处,曹寅病重康熙让六百里加急送给他药,可见其感情之深。曹寅死康熙不忘旧恩指派他儿子曹颙(曹雪芹之父)继曹寅之职,曹颙上任三年又不幸夭亡,又指派其侄继职,但其侄却与曹寅有天壤之别,难以胜任,康熙让其舅父替他代理,在给其上奏的批注上,康熙加批:“就是说笑话也让老主子高兴也好”这那里是皇帝给下属的批复,分明是长辈教训子孙的话!此时由于康熙常年南巡造成的亏空康熙怕将来给曹家留下后患,他让曹寅父子以税收方式弥补亏空,但还是由此埋下了祸根。由于曹家与皇室关系太深,难免卷入康熙父子争权的漩窝中,四皇子胤慎(即雍正),为人低调,与曹家交际不多,且曹家与太子允礽关系却非常近,在康熙几次重立太子之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涉及曹家,肯定的是与曹家有直接关连,因此康熙一死,作为继任皇帝自然会对他的政敌下手,而曹家与前太子的关系中有很深的交际,在打击允礽的同时,曹家难免受牵连,雍正刚上台之时碍于與论对其父的老臣没有斩尽杀绝,仅以抄家迁居为止,这是对曹家的第一次打击,这也是《红楼梦》中“谗抄大观圆”的故事原形,而曹雪芹当时也就十二三岁,事情到此并未停止,正是由于在朝廷中深植多年,回京后得到如其姑父姑母照顾,他的表兄福彭也对他很好,但曹家其它人就不是如此了,他们卷入前太子弘昼案中,企图刺杀乾隆,图谋失败,机密泄露,逼的乾隆大开杀戒,曹家又一次彻底被抄,所谓树倒猢狲散,指的就是这次劫难,曹雪芹一家只得再次搬迁至西山香菜营一带,曹雪芹就在此落脚,此时他已贫穷落魄,告贷无门,回首往事,他以一个知情者的身份借风花雪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艰苦创作,为避乾隆绞杀托名神鬼制造了一个迷魂阵,但还是难逃一劫,后半部关健情节还是被乾隆一伙劫走,从此《石头记》成了断尾的凤凰,高鄂程伟元等人秉持乾隆旨意写了续书,更名为《红楼梦》。这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曹雪芹与《石头记》的悲剧!真成了他在卷首的题诗:

浮生着堪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如果仅是个增删者,这“啼痕重,抱恨长,皆是血,不寻常”就无法解释了,除非是作者自已,他把《石头记》看作自已的孩子一般才会有如此意味深长的话!

作者不是曹雪芹又是哪个?

其他网友观点

曹雪芹被裁定为《红楼梦》的最终作者,是经过了严谨而缜密的科学探佚的结果,并非是空穴来风的不实之词,是有事实根据为支撑的。

曹雪芹在开篇第一回中,就列出了几个看似和《红楼梦》渊源深厚的人物,还举出例子说出他们的名姓,就是希望借助时代俊彦以助威势,比如孔梅溪,比如空空道人,以及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吴梅村等等,都让这部书增加了若许看点,也设下了诸多伏笔,使得其书大正其光,大放异彩。

凡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应该知道,一部书稿从构想到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有的只是那么几天时间,或兴致上来秉笔疾书,点灯熬油的连轴转,熬得像个乌眼鸡;也有的穷尽毕生,可谓是费尽了洪荒之力,曹雪芹无疑属于后者。

一部书用了十年时间,从立稿到删节完成,其实是一项艰巨的浩繁工程。其间有多少酸辛和苦累唯有作者自知。正像作者自家所描摹的那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书中言及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不过是作者的自我概述,是一个大概所指,并不是具体的数目和时间,是要说明其书的成书实在不易。而要将一部长篇巨制写得如此丝丝入扣不落窠臼,情节衔接如此流畅顺达,寓意宏旨如此深厚浑然,文字表达如此跌宕起伏精光四射,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根本做不到。也就难怪很多著名的大作家毕生只是一部手稿,更别说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一部长篇小说了。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启示我们,一部书稿毕竟是作者的心血凝结,需要我们真心对待,而不是像现在的一些所谓作家们那样,一年可以写出几部书稿,总是光怪陆离,夹枪带棒,甚至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

作者说自己沿循之前的思路披阅增删,只不过是想说明写作这件事对每一个作者的不易,是一种文学借越手法,以凸显文稿的文化涵意和文学价值,完全就是在用心血煎熬泡制这样的文学巨著。

一部作品,总是作者通过或事实或杜撰,来表达心中感念,需要人物设定来完成宏阔的构图和曲意的递延,达布心声,剖白内核。所谓借他荒唐言,传我心腹事,如是而已。

被誉为诗奴的贾岛,应该是深有体会,他曾经为了推敲二字而惊了韩御史的大驾,更吟出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喟。

这里借用老贾的另一首诗结束此篇——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